飞虹卧波话廊桥

2016-08-08
新闻来源: 云南省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4573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桥上的屋顶可保护桥梁,亦可供人遮阳避雨、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廊桥盛行于北宋时中原地区,以汴水虹桥为代表,但此桥只留在了北宋画家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中。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了泰顺木拱桥4座。因其结构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由此泰顺廊桥闻名于世。


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



泗溪姐妹桥——溪东桥

溪东桥,俗称上桥,位于东溪与南溪合并的河段上,离镇中心只有一百多米。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为重檐屋顶,两个楼层12个角翼高高翘起,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的灵动。

与其他木拱廊桥一样,溪东桥整座桥采用榫卯结构,没用一钉一铁。桥正中的压力越大,桥身就越牢固,所以古代师傅在建桥的时候都尽量加重桥的重量。溪东桥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三间向上突起为楼阁式,设有神龛,绘有壁画,天花板及四角雕有花卉和蝙蝠图案,工艺精细,栩栩如生。南北桥头各挂着温州书法大家林剑丹所书的横匾:“虹桥凌云”、“影摇波月”。桥的东西两侧钉有挡风板,板面漆色赭红,有些剥落,与靠近北桥头的那座陈十四娘娘宫相得益彰。从远处看,群山之中、飞红一抹,溪东桥宛如是一位隔绝尘世的仙子。



泗溪姐妹桥——北涧桥

北涧桥俗称下桥,位于北溪溪口,与上桥——溪东桥距离约200米左右。上、下二桥合称姊妹桥,是浙南闽北众多廊桥中造型和气势皆出众的两条,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

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桥正中的南面廊屋有三间,每一间设一个神龛,神龛里没有供奉的神像,只有在年节里才摆上。神龛上头匾额有三块,从左到右的依次是“威肃乾坤”、“广济众生”、“气洽太初”,笔力圆润大气。



三魁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系叠梁拱式木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2006年,薛宅桥作为泰顺廊桥的15座单体之一,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居桥

仙居桥,位于仙稔乡仙居村水尾,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现桥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系泰顺现存廊桥中历史最长木拱桥。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廊桥气势恢宏、风格古朴,张天树的《长桥夕虹》曾这样描述仙居桥:“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汎汎,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



筱村文兴桥

文兴桥,位于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系叠梁木拱廊桥,全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1.5米。该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1930年重修,1990村民集资重修。文兴桥是泰顺廊桥中非常独特的一座,西高东低,远看是一副耸眉弄肩的滑稽模样,又像是一条自东而西弓身爬行的多节虫。粗看起来,这座廊桥和泰顺的其他廊桥没有什么区别,当你仔细再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通常廊桥的中部都是水平的,而这座廊桥的中间部分是倾斜的。传说是当年修建的时候,请来了两位工匠,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工匠互不服气,各自按照自己的主意建,最后合龙的时候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是已不可能拆了重建,只好把中间部分造成倾斜的。虽然那故事有些寓言的意味,不过在看够了以对称为理念的古代建筑后,这座有些另类的廊桥倒是非常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点。



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洲岭乡交界地,古时由三条巨木为主梁跨溪架设而成,由此得名“三条桥”。此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于当年在拆旧桥时发现有贞观年号的旧瓦,因此有人猜测三条桥可能建于唐代。现在我们看见的三条桥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的。三条桥这样的木拱桥在建筑学上称为叠梁拱桥。三条桥古朴优美,无名氏题在桥身木栏板上的一首“点绛唇”,更给我们带来了绵绵不尽的浪漫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自驾线路:经G15(沈海)高速分水关出口下,经新58省道—泗溪镇到达廊桥文化园;

经G15(沈海)高速景宁出口下,经52省道—泰顺县罗阳镇,经新58省道—泗溪镇到达廊桥文化园。